只是抬眼的时候看到了家里有客人,便乖乖地跟客人问好。
杨芸只感觉时教授的这两个孩子专挑父母的优点长,一个个漂亮极了。
妹妹如此,哥哥也不遑多让。
这让她都有了一种想要生孩子的想法了,要知道她之前可没想着这么快就要孩子的。
时听雨给杨芸夫妻和陆父陆母做了介绍。
双方寒暄了一番,这才算罢。
中午,陆母和陆父做了好几个菜。
因为家里来到京市后,买了个冰箱,所以他们肉买的不少,现在多了两个人倒也不怕。
杨芸夫妻俩带了不少东西过来,除了谢礼,还有给两个孩子带的礼物。
深深和浅浅收到了礼物,
礼貌地道谢,然后就去玩了起来,一时之间,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断。
杨芸夫妻俩在陆家吃了一顿十分丰盛的午饭,在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离开了。
大院里的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杨芸和黄志鹏,但住这一片的,不是旅长就是师长的,还真就有人认出了他们。
其实杨将军的女儿女婿在豫州差点被人打死这事在军区一些高层中不算是秘密。
此时有人看到他们从陆家出来,纷纷猜测两家的关系。
联想到上一次杨将军过来点名要见陆卫国,这其中要是没什么联系那真是没人信的。
最后还真被有些人猜出了事情的大概。
最开始陆卫国去湘省军区协调来年联合军演的事情他们都是知道的。
当时陆卫国开车是要经过豫州的,而当时的时间段跟杨将军的女婿出事的时间高度吻合。
再联想到有人看到杨芸夫妻俩都是带着重礼来的,瞬间就明白了。
越明白就越觉得陆卫国前途无量。
本来对方自身的本领就过硬,现在更是有杨将军这位开国上将在旁保驾护航,这样对方要是都不能一路凯歌,他们把头揪下来给陆卫国当球踢。
陆卫国其实也注意到了有些人明显更加热情的态度,不过他也没有理会。
都没摆到明面上,他管那么多干啥。
时间很快到了十一月。
军区又迎来了一年中的又一次晋升机会。
沈家。
沈旅长迟迟没有等到体检通知,他就知道自已这次晋升怕是悬了。
果然,他已经知道有几个人已经参加体检了,可这些人中没有他。
看着这个住了好些年的院子,他的眼中有怀念也有不舍。
像他这个年纪的,基本都升上去了,他现在五十好几了,这一次升不上去,转业到地方也干不了几年了。
所以这一次他打算直接申请退休了。
十一月的时候,
晋升的名单公布了出来,这一批晋升的人虽然不多,可也有那么几个。
家属院又迎来了新一批随军的军嫂,而也有人要搬离家属院。
这搬离家属院的自然是沈家。
来送沈家的人也有一些,沈旅长毕竟在这里经营了这么多年了,临了,人要退了,
自然没人在这时候给人添堵。
沈自明帮着父母收拾东西,送他们去新买的房子那。
在家属院这么些年,突然要出去生活,沈父沈母都很不习惯。
沈母道:“儿子,你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啊?你要是结婚了,你媳妇儿能来随军,我和你爸也能过来帮你们带带孩子。”
沈自明无奈道:“妈,我知道了,等找到合适的再说。”
沈母的目光看向了陆家院子的方向,
原本她还想着两家人一个家属院住着有点尴尬,现在想来就是个笑话。
尴尬啥啊,他们两家还没来得及有啥交集,这就搬走了。
其实家属院外面的生活不一定不好,只是他们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都已经习惯了,陡然换个环境是有些不适应的。
等慢慢适应了,以后也便好了。
陆卫国和时听雨他们自然是知道沈旅长退了,可是这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也就当不知道了。
这段时间,四合院那边的装修已经到了扫尾的阶段。
趁着休息天,陆卫国和时听雨带着家里人去看了看。
这装修好的四合院简直跟之前判若两院。
里面粉刷得十分干净,连外墙都重新收拾了一遍。
从东南角的院门进去,就是一面雕花影壁。
光这一块影壁,陆母就看了好久,直说好看。
整个院子四四方方,时听雨让装修师傅地面不要全部做硬化,而是做了假山流水,到时候里面养些锦鲤,
院子被时听雨规划了不少种植花草的地方。
即便只是一进的院子,她也要整得好看一些。
现在这个季节种植一些球根植物和月季绣球之类的也正好合适,来年春天就能开出挺好的效果。
第464章
春晚邀请
画廊的房子装修好了,时听雨现在也开始向美术家协会的画家约画,给明年开业做准备。
时听雨对于华国美院的学生也是一视同仁的,金艺的学生有的待遇他们也有。
有好的作品也可以放在画廊内寄卖,抽成依旧按照金艺学生的抽成处理。
时听雨在华国美院的课程并不多,
一个月两次课就可以了。
这个时间还是很好安排的。
跟公安大学那边并不冲突。
这次给四合院装修的工人,时听雨给他们结算了工钱后,又跟他们重新签订了合同,工人们接下了时听雨另一座四合院的装修。
只是开工时间定在了春季。
京市这边的冬天太冷了,她也不放心让陆父骑车在大冬天里去监工。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时听雨可以准备一下装修方案。
有她把关,也不担心会短短几年时间就过时。
时间一天天过去,时听雨他们的学校也迎来了寒假。
这段时间天降大雪,时听雨也算见识到了北方的大雪是什么样子的了。
她还专门去故宫看了雪景。
大雪中的紫禁城格外有感觉,她脑海中闪过了不少画面,准备回去后画出来。
这边下雪后,
深深和浅浅带上桶和小铲子以及油画刀准备在院子中堆雪人。
深深堆的那个挺不错的,就是浅浅的那个有点有碍观瞻。
最后时听雨亲自下场,她花了两天的时间在院子里堆了一家六口外加一只利剑。
时听雨堆的雪人惟妙惟肖,让人一眼便能认出谁是谁。
陆父陆母惊奇不已,
在他们的印象中,堆雪人就是用铁锨铲两块雪摞起来,插个鼻子弄个眼睛就好了。
可他们儿媳妇弄的这个简直就是艺术品。
这哪里是雪人,这分明是等比例缩小的白雪雕像。
最后应孩子们的要求,时听雨还在自家院子门口又做了一个利剑出来。
这个雪雕,跟利剑几乎是一比一还原的。
放在门口十分有威严,谁走过这儿都要看一眼。
现在正是寒假期间,孩子们天天没事做,满大院乱晃,深深就邀请了几个玩得好的同班同学来家里看雪雕。
每个同学看到都忍不住要赞叹几句。
回家后,纷纷要求自家父母给自已做。
见孩子只要求做个雪人,
这要求不高,家长们便答应了下来。
等到他们堆完了大小两个球摞在一起的雪人后,孩子们被丑哭了。
“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要这样的,我们要像深深家里那样的。”
孩子不止一个这么喊。
家长们就奇怪了,堆个雪人还能堆出花来了?
于是他们便准备去陆家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雪人。
只是还没进院子,就看到了陆家门口那一条威风凛凛的狗。
众人当场愣在了原地,家长的目光幽怨地看向了自家孩子。
孩子们一脸疑惑。
“你也太看得起你老子了,咱家就没那艺术细胞,孩子,洗洗睡吧。”说着,众家长生无可恋地回去了。
他们还是太单纯了。
这个世界,差距无处不在。
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众孩子才知道,他们家家长也不是万能的啊。
好在,陆家不是那种小气的人。
有孩子来玩来看,他们都很欢迎。
短短几天的时间,陆家成了大院里孩子最喜欢来玩的地方了。
之前之所以不是他们最喜欢来玩的地方,不是因为深深和浅浅不好,而是因为陆家有两个长得凶的人。
陆爷爷和陆叔叔是他们的克星。
好在他们在门口玩的时候,两个克星轻易不出来打搅他们。
雪停了没几天,
天空放晴了,天却比之前下雪的时候更冷了。
俩孩子也不大愿意出去玩了。
这段时间,大院里陆续有孩子生病,倒是深深和浅浅依旧健壮如牛。
这天,时听雨在屋子里画画,却收到了一张邀请函。
邀请函是京市电视台发来的。
邀请他们一家去观看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最主要的是这次晚会会请三八红旗手上台,时听雨到时候会被邀请上台做个简短地介绍。
其实八三年的第一届春晚也邀请过时听雨。
只是时听雨那时候还在金陵,浅浅也还太小,他们又让陆父陆母回去过年了,便没有成行。
这一次他们人在京市,很近,倒是可以考虑
。
陆父陆母听到可以现场看晚会,那叫一个激动。
今年也不说回去过年了,若是错过了这次的机会,他们怕是这辈子都没机会上电视。
尤其这还是儿媳妇儿的光荣时刻,他们要就近见证一下。
看陆母又想要翻相机了。
时听雨赶紧阻止,“妈,相机这次不能带了,那边不允许带入场。”
现场还有很多军政大佬,相机这些是被禁止的。
陆母听说不能带相机,也就失落了那么一小会儿,然后又兴奋了起来。
不带也没啥,反正到时候有电视记录。
等待大年三十到来的这几天,
陆母也没闲着,把自已衣服找出来搭配了又搭配,还是时听雨给她挑了一件酒红色的唐装。
那是去年时听雨送她的新年衣服。
时听雨又给陆父搭配了一套中山装,这才算罢。
至于两个孩子,衣服简单大方就好。
时听雨则是穿着一件大衣,
外面裹着羽绒服。
进演播厅后,可以直接把羽绒服脱掉就可以了,摄影棚里面温度还是挺高的。
陆卫国比较省事,直接军装军大衣就搞定了。
大年三十,一家人开车来到了京市电视台的演播大厅。
拿着邀请函,换了通行证,跟着工作人员进去了。
他们一家被安排在了一起,因为时听雨要上台的关系,安排在了前排。
与他们隔着一张桌子,时听雨发现了熟人。
是杨将军一家。
杨芸跟他们打招呼。
时听雨也朝她挥了挥手。
杨将军朝他们看来,也跟他们挥了挥手。
此时的春晚,圆桌上摆放着白色的茶缸,还有果盘和点心。
深深和浅浅这时候看什么都好奇,点心也都拿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