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虽然没有提及杨将军女婿的事情,可光被那帮穷凶极恶之徒弄死的人就不下十个。
报道称,目前刘大力已被杜川枪杀,而杜川在畏罪自尽的时候被抓。
现在由法院判处,杜川死刑,刘大力手底下等十几人,死刑,均是立即执行。
报纸上还刊登了押解死刑犯去往刑场的现场照片。
照片中,豫州大街上,民众分列两旁,路中一辆辆车上是挂着牌子的死刑犯。
这件事情像是拉开了打击黑恶势力的序幕。
各地公安部门纷纷行动了起来。
临近毕业,时听雨他们还被各派出所请过去帮忙。
这下子什么复习都没有实习重要。
这种外出实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期末考试才算结束。
送走了第一批画像专业的毕业生,时听雨的假期也到了。
不过她现在虽然放假了,可还得两个学校跑手续。
他们马上要搬到京市去,金艺的课她也不能带了,公安大学这边的工作也结束了。
只是上面不会放弃时听雨这个人才。
早在陆卫国被调往京市的时候,京市公安大学就联系了金陵这边的公安大学,到时候让时听雨她到他们学校去工作。
华国美院也对时听雨发出了客座教授的邀请。
时听雨这边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当初之所以拿金陵公安大学作为画像专业的实验大学,不过是因为时听雨正好在金陵而已。
要不然京市这个首府怎么可能会放人。
现在好了,时教授要过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新专业也可以开始招生了。
至于华国美院那边,以时听雨现在罗德里格斯国际绘画大赛金奖的名头,客座教授她担得起。
若不是公安部那边不放人,华国美院倒是想让时听雨过去长期执教。
金艺的孙校长和公安大学的安校长在给时听雨办手续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金艺那边是彻底没指望了。
倒是安校长那边时听雨还能宽慰两句。
“你看,赵钱孙三位助教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这个专业课程不会停的。”
“而且这届毕业生,咱们金陵的学生比较多,所以分到的毕业生也比较多,到时候他们在一线经验足够了,也可以拉过来任教。”
安校长听罢,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已。
现在这专业还处在新生阶段,严重缺少老师。
这一次去京市,时听雨还带走了一个人,那就是韩伟。
这也是韩伟自已提的。
他想要像赵钱孙三位助教一样,跟在时听雨身边,成为她的助手,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刑侦画像方面的人才。
韩父表示双手双脚地赞成。
这年代的人都憧憬京市,孩子能够去京市发展自然是好,况且还是京市公安大学这么好的单位。
就连一直想要催婚的韩嫂子都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京市公安大学那边听到了还能带一个助教过来,喜得很。
金陵公安大学画像专业的这一届毕业生十分抢手,能被时听雨带过来做助教,那水平自然很不赖。
他们主打一个求之不得。
甚至把韩伟这个助教的工资待遇都提高了不少。
孙校长叹息不已,谁还记得韩伟最开始是他们金艺的人呢。
这边的手续办完,已经七月十八号了,陆卫国叫的车也到了。
只是当时听雨看到是一辆军卡的时候都呆了,说好的找个跑长途的货车呢。
陆卫国也是最近才改变主意的。
当初觉得没什么,可现在才了解到跑长途的路上是有多么地乱。
这次运送的不止有家里的家具家电,还有他媳妇儿的画,这些画的价值不可估量。
杨将军正好知道了这事,便找到了顺路经过的军卡帮他们拉一趟。
而时听雨他们则是依旧坐火车去京市。
火车那边的乘警都是自已人,时听雨他们坐火车更安全。
时听雨他们往军卡上搬东西的时候,不少邻居过来帮忙。
院子里的花,时听雨修剪了一番,把一些稀有芽变品种一起弄上车。
剩下的少部分给了隔壁的韩家以及冯伟家。
冯伟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升团政委了,两家媳妇儿眼馋时听雨这边的花好久了,只是让她们从小苗开始带,她们的技术不到家。
现在有时听雨这边的成品大苗,抗性拉到最高,不用担心一不小心给伺候死了。
时听雨临走的时候还给她们说了一下这些花的养护知识。
两人是真喜欢花的,也都听得很认真。
确定以后养护没问题后,时听雨才送走了军卡和自已家的一车家当。
因为有了军卡,时听雨他们的行李就很少了,算得上是轻装简行。
而一直陪伴着时听雨的那辆吉普车,则是在前几天,由陆卫国的几个战友帮忙开到京市去。
时听雨他们去火车站的时候是由郭保和时沐寒送的。
郭保把他们送到车站,直接眼睛就红了。
当初陆卫国走的时候他已经偷偷的哭过一次了。
他虽然是陆卫国的通讯员,可却不能跟陆卫国一起被调到京市去,京市那里会给陆卫国重新分配通讯员。
时沐寒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样一哭,我不哭两声都不敢说是你们嫂子的亲哥。”
当下郭保被他弄了个大红脸。
时听雨安慰了郭保一番,才跟他们挥手告别。
时沐寒早已习惯了这种离别,心里虽然不舍,可已经能够很快地调整好情绪了。
七月二十号,时听雨一家老小以及利剑到了京市火车站。
深深一眼就看到了鹤立鸡群的陆卫国。
他喊了一声爸爸,浅浅的手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没有上前。
陆卫国抱起儿子颠了两下,而后三两步来到了时听雨他们的面前。
看着小女儿望着自已有点沉默,陆卫国蹲下身,
朝着浅浅张开双臂,“浅浅,我是爸爸,到爸爸这边来。”
浅浅下意识地往前了一步,然后又看了妈妈一眼,在时听雨鼓励的目光中,小胖腿一阵倒腾奔向了陆卫国。
陆卫国把她抱了起来举得高高的,得到了小丫头一阵清脆的笑声。
这个举高高的举动似乎触及到了浅浅脑海中的某个记忆,浅浅跟陆卫国瞬间亲近了起来。
陆卫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他还担心小女儿会忘了自已。
陆卫国把两个孩子哄好了,又问候了父母,最后把目光放在了时听雨的身上久久没有移开。
时听雨眉眼带笑,声音都轻柔了很多,“好了,我们走吧,两个孩子没来过京市军区呢。”
陆卫国伸手拉住了时听雨的手,
一手抱着浅浅,招呼着父母和深深利剑一起上车。
这次跟陆卫国一起过来的,是他的通讯员汪林。
陆父陆母把空间留给了儿子和儿媳妇儿他们,老两口带着利剑上了汪林的车。
第456章
到京市家属院
车子一路开到了京市家属院。
时听雨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但确是第一次以住在这个家属院的家属的身份到这里。
两辆车子先后过了岗哨进来,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陆卫国把车停好,先下车,然后他伸手把女儿抱了出来,深深和时听雨几乎是同时下的车。
周围是不少听到动静来围观的邻居。
时听雨穿着一袭长裙,已经三十岁的她看着依然没有任何的岁月痕迹。
再看两个孩子,长得那叫一个粉雕玉琢,一个个白净漂亮的跟那画报上的娃娃似的。
陆卫国这次选的房子是个边户,所以只有一个邻居。
邻居是王政委一家,王政委是旅政委,家里有个二十二岁的儿子,现如今已经在外工作了,这边的房子只有王政委夫妻俩在住。
时听雨看了王政委媳妇儿一眼,笑着跟她打了声招呼。
大家都是邻居,以后也是要常来常往的。
王嫂子差点被她这笑容晃花了眼。
之前只听见过时听雨的人说对方有多漂亮,王嫂子在报纸和电视上也看到过有关时听雨的报道,可此时见到真人,感觉完全不一样。
感觉对方比报纸和新闻上的更加灵动和漂亮,让人移不开眼的那种。
这时,陆父和陆母带着利剑也下车了。
利剑一下车就引起了一阵惊呼。
他们很少见过体型这么健硕的犬,即便是军犬基地的军犬也没这么高大的。
它往前走了两步,离它比较近的人,瞬间感觉到了压迫,面对利剑就像是面对成年的雄狮一般。
惊呼过后,围观的人又有些激动,《忠犬》的电影当初风靡一时,现在电影院还经常放。
大院里的孩子都喜欢看,此时看到利剑,下意识地就叫追风。
利剑听到了追风这个熟悉的词,回过头朝着刚刚叫喊的几个孩子就汪了一声。
这一声那叫一个吼声隆隆,孩子们激动了。
“妈呀!这追风太神气了!”
“它能听懂啊!”
“它真的太威风了,真不愧是英雄犬。”
利剑坐车的憋屈一扫而空,精神抖擞。
深深走到利剑的身边,伸手抱住了利剑的脖子,然后对那些小孩道:“这是我家的利剑,
我们现在要回家了,下次我带它找你们玩!”
几个小孩一听,兴奋地点头,“你一定要来找我啊,我就住在你家前面那一排!”
深深点点头,“我记住了。”
时听雨看着儿子的模样有点羡慕,她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深深果然是个社交小能手。
陆母把东西交给了陆父也不回家了,先在外面跟围观的邻居们唠了起来。
时听雨看了看深深又看了看陆母,总算是知道这有些社牛的属性是哪里来的了。
于是一家人就拿着行李进了院子。
时听雨进了大门后被惊了一下,
她的花居然都已经下地了。
而且院子里的菜地也开垦了出来。
她问陆卫国:“军卡什么时候到的?”
陆卫国道的:“今天凌晨到的。”
他今天是请假了的,上面知道他要安家,便也准了。
所以当天夜里,他就跟通讯员把家具搬进了家属院,然后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把那些花都下地了。
现在天气热,他担心那些花在车里闷了一路会干死。
好在那花的抗性强,下地浇了水后,
到现在似乎缓过来一些了。
至于菜地这些,都是这两个多月以来他下班后慢慢一点点开垦出来的,尤其是最开始那几天,
时沐寒还没走,他帮了他不少忙。
时听雨仔细地看了看新家。
墙好像是重新粉刷过的,上面是白色,下面是一截刷着绿色油漆的卫生墙。
地上是水泥打的地面,
算不上多好看,却是这年代的特色,干净整洁便好。
每个房间的格局基本都差不多。
四个房间,她和卫国一间,深深一间,陆父陆母带着浅浅一间,另外一间作为画室。
等到浅浅再大一些,两位老人家也差不多要回老家了。
这几年是见他们太忙,才过来帮忙带孩子的,等把孩子带出来,他们便也要回老家过真正地退休生活了。
三间当做卧室的房间格局都差不多,里面的家具都是家里用惯了的。所以过来也没有多少陌生感。
只有深深的房间,重新添置了家具。
跟着军卡一起过来的那些行李,陆卫国也给收拾好了。
真应了当初他们的设想,来了就是拎包入住。
当初陆卫国天天过来打扫的时候,可把隔壁的王嫂子给稀罕坏了。
就没见过这么顾家的男人。
也不怪时教授喜欢,这体格子,再加上这样顾家的性子,不亏!
金陵那边的家属院对于陆卫国这样一个家务工作哪个都不落下的主已经习惯了,可京市这边的家属院还不知道。
不过他们很快就要接受来自陆卫国这个三好男人的震撼了。
等到陆母聊完天回来后,陆父那边也都把该归置的都归置好了。
深深带着浅浅在他的房间里探险。
现在深深有了自已的房间,开始跟着陆卫国学习整理内务。